情绪化交易要不得?【晓军说缠】第65期
文章背景:
2015年12月4日,经有关部门统一,证监会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,并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
2016年1月4日,A股遇到史上首次“熔断”。早盘,两市双双低开,随后沪指一度跳水大跌,跌破3500点与3400点,各大板块纷纷下挫。午后,沪深300指数在开盘之后继续下跌,并于13点13分超过5%,引发熔断,三家交易所暂停交易15分钟,恢复交易之后,沪深300指数继续下跌,并于13点34分触及7%的关口,三个交易所暂停交易至收市。
2016年1月7日,早盘9点42分,沪深300指数跌幅扩大至5%,再度触发熔断线,两市将在9点57分恢复交易。开盘后,仅3分钟,沪深300指数再度快速探底,最大跌幅7.21%,二度熔断触及阈值。自1月4日实施以来的4个交易日,A股熔断机制已被触发4次,导致两日提前收盘,1月7日更是创造了“史上最快收盘”,全天交易仅14分钟,市值蒸发3.76万亿元,再现千股跌停。
2016年1月7日晚间,上海证券交易所、深圳证券交易所、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通知,为维护市场稳定运行,经证监会同意,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。
问:像现在的情况一根大阴线下来,该怎么办呢?(对话与2016年1月7日)
晓军:我一直认为,市场是一个上加一个下的波段运动,没有持续的同方向不断运动,所以,再猛烈的下跌都会有终结。一般来说,大级别的终结是恐慌到了极点才会有终结。
问:那现在的恐慌到了终结的时候了吗?熔断机制是更加的恐慌原因吗?
晓军:我认为这种恐慌还是很强烈的,这和非熔断机制下的恐慌是截然不同的。
亏损不是造成恐慌的本质原因,不可交易才是恐慌的原因。恐慌会让你有一种窒息感,这种杀伤力会更大,有一种进去了想出却出不来的痛苦。市场有其自身的逻辑,而情绪并不是交易的最底层逻辑,情绪化的交易只是市场的组成部分,情绪宣泄是不计成本的,是非理性的,我永远不把情绪当成最主要的依据。
问:那我们要怎么看待市场上的情绪?
晓军:情绪是一个很好的指标,高位时候的极度贪婪,极度膨胀,低位时候的信心麻木丧失。只有看账户涨跌去交易的人,才会有这样的恐惧感。但是情绪只是一部分,市场还有另一套逻辑,就是价值,价值投资是核心。作为市场本身来说,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市场的主旋律,是核心规律。
问:熔断机制客观促成了停止交易的情况,有些人就会很恐慌,疑惑学习缠论还有没有用。
晓军:首先它是建立在永不交易的情况下,比如节假日和过年的7天都不交易,你会恐慌吗?会说缠论无效吗?
没有熔断,每天交易4小时;熔断了,每天可能就交易了15分钟,这只是时间的长短的问题,次日还会继续交易的。如果说大盘今天熔断,我们休息5年,我就要重新计算了。因为资金就会被关5年,那不如去做其它的品种,起码会获得银行的利率回报。如果为了3.5小时去计算这个,意义是不大的。
问:但是会形成恐慌的情绪,一个星期两次熔断,谁也受不了的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会选择先割肉。
晓军:当然都受不了,但是谁天天高烧呢?割肉这句话就是另一个层面的东西了。如果你是按照恐慌情绪交易的话,说明你本身就不成熟,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这种行为,都是不对的。在缠论中只是走势本身,一个上走完对应一个下,一个下走完对应一个上,这是在一个轮回中,只是在这个轮回中,上表现的弱,下表现的猛而已,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。
问:那主力会倒逼政策吗?这种思维方式正确吗?
晓军:你可以这样理解,但是不能这样去交易,因为这个逻辑本身就是在猜,而且猜的结果也不被保证。我为什么说要建立交易体系,其实就是为了找到必经之路,找到1+1=2的逻辑。你这个“逼”字就有“逼得出来”和“逼不出来”的问题,那你怎么证明一定“逼得出来”或者“逼不出来”呢?所以,你的交易如果放在它明天一定能逼出政策所以今天买,这就会有问题。
问:所以还是要依据市场走势本身交易?
晓军:是的,你需要依据市场本身,寻找市场的逻辑。人们的恐惧所做出的行为远大于贪婪所作出的行为。比如你的口袋里面有1万块钱,你前面有机会抢到2000块钱,但是有些人是不会去的,这个行为是或然的。但是如果有人抢你1万块钱里面的2000块,绝大数人都会护的,就是护的意识超过你去抢的意识。这是人的保护性,人对既得利益的保护远大于财富索取的意识。
问:那有没有政策是利用人的恐惧达到某种目的,然后政策就消失了?
晓军:我个人觉得政策的初衷不是这样的,管理层更多的是希望市场冷静。国外股市的熔断机制就是让市场冷静的,不要造成羊群效应,从而造成巨大的恐慌。你需要看清楚当下的位置到底需不需要卖,或者是不是情绪和一种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共性行为,而熔断机制是给你一个思考的时间。
问:为什么这样一个好的政策在中国反倒激化了呢?
晓军:原因是中国市场的参与者不像国外是以机构参与为主,机构参与者相对冷静,一般都是根据模型思考问题,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手段在想问题。而中国的股市参与者80%都是散户,实际上并不具备专业的思考力,更多的是“羊群效应”,当然这也是散户受伤最多的原因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冲机制不健全,股票是T+1的,而股指期货却是T+0的,那么利用这个规则就形成了必然的套利机会:先股指期货放空,而后动用很小的资金砸盘权重股,由于两个熔断距离很近,就很容易不断触发熔断,造成巨大的恐慌,形成2个市场的套利手段,这就比较恶劣了,但却是合法的,所以熔断机制在中国是没有诞生基础的,如果大家都是按照模型在交易,偏理智的,而不是情绪化地去进行交易,并且套利机会是人人平等的,那熔断才有可能会起作用,到达帮助市场冷静下来的管理意图,而不是放大恐慌。
备注:
“羊群效应”也叫“从众效应”:是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,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。表现为对特定的或临时的情境中的优势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采纳(随潮)表现为对长期性的占优势地位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接受(顺应风俗习惯)。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,将自己的意见默认否定,且不会主观上思考事件的意义。
以上内容摘自于52投资官网—20160107《原文解析》
发表评论